1 一方端砚,三分愁绪自经历了“幽冥鉴”事件后,李巍看待自家“古迹斋”里的每一件古物,眼神都多了一份探究和敬畏。
他明白,这些沉寂的器物背后,可能牵连着不为人知的故事,甚至是……尚未安息的执念。
古迹斋的生意依旧不咸不火,来的大多是熟客和真正懂行的玩家,这倒也合了李巍清静的性子。
初夏的一个午后,微风带着槐花的香气吹入小巷。
一位气质温婉、眉宇间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忧愁的中年女士,走进了古迹斋。
她穿着素雅的旗袍,手里捧着一个用锦布包裹的方正物件。
“李师傅,冒昧打扰。”
女士的声音轻柔,带着些许犹豫,“我姓林,朋友介绍说您修复古物的手艺极好,尤其擅长文房雅玩。”
李巍请她坐下,奉上清茶。
“林女士客气了,不知有什么可以帮您?”
林女士将锦布包放在桌上,小心翼翼地解开。
里面是一方砚台。
砚呈长方形,色泽紫中带青,质地细腻温润,是上好的端砚。
但它的状态却不容乐观:砚台的一角有明显的磕碰伤,一道裂纹从伤口处延伸了小半个砚身;砚堂(磨墨的地方)中心有一小块颜色异常的深黯区域,仿佛墨汁已经沁入了石心;最奇怪的是,整个砚台散发着一股若有若无的、如同陈墨般的苦涩气息,还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……哀愁。
李巍戴上手套,拿起砚台仔细端详。
入手微凉,那股哀愁的气息似乎更清晰了,甚至让他心里也无端地泛起一丝怅然。
砚台背面刻着四个娟秀的篆字:“静夜思远”,旁边还有一方小小的印款,刻着“晚唐遗墨”的字样。
“这是家传的端砚,据说是晚唐一位不得志的文人所用。”
林女士轻声说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,“它在我家传了很多代,一直小心保管着。
但最近……它好像变得有些‘不对劲’。”
“不对劲?”
李巍抬起头。
“是的。”
林女士拢了拢鬓发,眼神有些躲闪,“先是家里人开始频繁做一些……悲伤压抑的梦,梦里总有一个模糊的、在月下写字的背影。
然后,这砚台的裂纹好像自己加深了,那一块墨渍也越来越明显。
更奇怪的是,靠近它的时候,总会觉得心情低落,做什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