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董媚儿李晋的现代都市小说《精品小说大秦第一狂帝》,由网络作家“冷夜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看过很多军事历史,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《大秦第一狂帝》,这是“冷夜”写的,人物董媚儿李晋身上充满魅力,叫人喜欢,小说精彩内容概括:钦天监择吉日安排。”“封太子嫔董媚儿为瑾妃,这道封赏昨日已下,不再另行下旨。”文武群臣等了半天,等到皇帝下完了旨意却没等到最关键的太后册封,一个个都有些愕然。一朝两皇后,在本朝历史上可从没出现过。但皇帝不册封,谁也没那个胆子去问。于是群臣只能接旨。“圣上,因董首辅以及六部各官举假......
《精品小说大秦第一狂帝》精彩片段
第一天上朝,宁郡王和颜渊完了。
第二天上朝,内阁两大学士,也完了。
李晋用两次早朝,将这太和殿染红。
同时也让文武群臣胆战心惊。
“圣上,万万不可!”
群臣中,果然有董疏机留下来的口舌和眼线跳出来。
只见到这人身穿三品官服,一脸老泪纵横,他跪地高呼道:“圣上,东阁大学士周亥与建极殿大学士严必武两人何错之有,为何平白遭遇这抄家杀身之祸?”
李晋认得他,都察院右副都御使陈刚烈。
“平白?”
“你的意思是朕错杀好人了?”
李晋冷漠的声音如同浩荡天威压下来,让陈刚烈呼吸急促。
但事已至此,他不得不硬着头皮俯身说道:“圣上,两位大学士乃国之肱骨,即便要杀,总也要有一个让天下信服的理由。”
“本朝开国太祖曾言,文武群臣,任何人不得阻碍地方奏章通常,但凡各地所送奏章,不论轻重缓急必须第一时间上呈御前,昨晚朕却连一张纸都没有看到,这不是内阁两位大学士欺君罔上是什么,不是蒙蔽视听是什么?”
李晋的声音掷地有声,陈刚烈脸色极其难看,他艰难地说道:“启禀圣上,昨天夜晚,东阁大学士周亥与建极殿大学士严必武两人因感染风寒,便把奏章带去了董首辅处一起处理,这...往常都是这样做的啊。”
此话才说出口,陈刚烈就感觉到李晋的眼神落在了自己身上,仿佛这位刚登基的皇帝,等的就是他这句话。
回过味来的陈刚烈身体瞬间一颤,他知道大事不好。
果然,李晋幽幽地说:“奏章,乃地方民情、政情、军情所体现,乃是全国各地官员上请天听渠道,乃是朕体察天下的渠道,莫非董首辅,内阁,已经可以取朕而代之了吗?”
此话落地,太和殿内针落可闻。
只听见在殿外,早已经安排好的刘启带着一队侍卫猛地拔出腰刀。
呛啷啷...
刀片出鞘,刘启在殿外跪下,大喝道:“若有乱臣贼子怀揣不臣之心,卑职愿为陛下砍尽天下贼!”
杀气狂涌而来,太和殿内天威浩荡。
陈刚烈只觉得脑袋都懵了,他跌坐在朝堂上,大喊道:“不是,我不是乱臣贼子,我不是那个意思!”
“你身为都察院都察院右副都御使,本该有监察考核天下之官的指责,但现在却和他们沆瀣一气,你叫陈刚烈,既然你如此刚烈,那么便先你的主子一步去吧。”
“来人,将陈刚烈官服扒去,拖出午门斩首示众,抄家充公,其家眷一律打入天牢,非大赦不得出狱。”
“皇上,皇上饶命啊!
微臣知错了,皇上!
!
!”
陈刚烈凄惨的叫声传来,却随着刘启的拉扯,越来越远,一直到消失。
李晋扫了一眼朝堂上,淡淡道:“今日起,全国奏章一应直接送到御前,任何人不得插手,收回披红之权,若有违者,以叛逆论处。”
群臣左右看看彼此,谁都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雷厉风行。
趁着董疏机休假抗议的机会,把批阅奏章之权硬生生地夺了回来。
即便朝堂上还有董疏机的人,但见到陈刚烈的下场,也没有人出来反对了。
胡谦、苏正康首先跪下,高喊道:“臣等遵旨...”
陆陆续续,所有百官都跪了下来。
“臣等遵旨...”
此事过后,太和殿内稍微平静了一阵。
文武百官需要时间来平复心情。
李晋看了胡谦一眼,淡然道:“诸位,可还有事启奏?”
此时,谨保太监给了董浅梦一个眼神。
董浅梦心情激动,她上前一步走到龙椅前,高声道:“有事起奏,无事退朝。”
群臣看到董浅梦的时候,都傻了。
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,董疏机的小女儿为何会出现在御前?
如今皇帝和首辅正在争权夺利,朝堂大乱一触即发,可这小女儿的出现,又代表了什么变故发生?
胡谦却没想那么多,他走出列队,下跪道:“臣,胡谦,有事起奏。”
“而今帝国新皇登基,按照祖宗家法,先皇一应后宫嫔妃、新皇一应妻妾,应得册封,请圣上下旨。”
李晋点点头,说道:“胡尚书说的不错,这事的确不能再拖了。”
“拟旨,封先皇宣妃为宣太妃,移居湖心阁颐养天年,其余嫔妃,按祖宗制度各作安排。”
“封太子妃为皇后,封号懿仁皇后,眼前为先皇服丧,册封大殿暂缓,待服丧结束之后,再由钦天监择吉日安排。”
“封太子嫔董媚儿为瑾妃,这道封赏昨日已下,不再另行下旨。”
文武群臣等了半天,等到皇帝下完了旨意却没等到最关键的太后册封,一个个都有些愕然。
一朝两皇后,在本朝历史上可从没出现过。
但皇帝不册封,谁也没那个胆子去问。
于是群臣只能接旨。
“圣上,因董首辅以及六部各官举假休息,导致先皇下葬、赈灾、新皇登基等一应事宜搁浅,还请圣上定夺。”
苏正康走出队列,开口道。
群臣屏住呼吸。
此举乃是首辅利用权柄对新皇皇权发起的第一次挑战,直接罢朝让朝政无法运转,现在就看皇帝如何处理了。
处理得不好,皇帝要去求首辅回来,那皇权可就一落千丈。
“大秦帝国就没有可用的人了么?”
李晋的声音如同口含天宪,威严而不可亵渎。
“既然朝中重臣病假,那么朕也不忍心强命他们回来继续工作,休假就休着吧,他们留下的事情,另外着人去接替,接替不了的,再换人。”
“大秦帝国泱泱几万万子民,总有人愿意为朕分忧。”
“苏尚书可拟定名单,上呈奏章,朕会批阅。”
苏正康一摆官袍,跪下道:“吾皇圣明。”
眼见这对翁婿一唱一和把这件大事整得明明白白,朝堂上几个董疏机的人对视一眼,纷纷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撼和庆幸。
他们震撼于皇帝如此巨大决心,谁休假就让谁赋闲,又庆幸于自己没有跟进,保住了手中权力。
李晋高座龙椅之上,把所有人的心思看得明明白白。
这帮人,李晋迟早一个一个数着人头清算过去。
“启禀圣上,臣还有一事。”
胡谦突然道。
“准奏。”
李晋道。
“高丽国内乱,王室派出的使者不日将抵达京城,此前高丽国王已经发了两封请求我大秦帝国出兵的国书,但当时先皇病危加上国内天灾不断,因此只能搁置,如今如何应对使臣,请圣上示下。”
宣妃本家是前朝已故龙虎大将军。
按大秦帝国制,龙虎大将军依然是非战争状态下最高的军事长官。
因此可见,宣妃当年也是风光无两的。
即便是龙虎大将军去世,可宣妃的两个哥哥,依然把持着大秦帝国最强大最精锐的野战军团朵颜九卫。
看着哭喊扑来的儿子,宣妃抬手就是一个耳光。
啪的一声,清脆响亮,把六皇子给打懵了。
“你这逆子,对圣上大不敬,圣上就是杀了你也活该!”
话说完,宣妃拉着六皇子就朝着李晋跪了下来,她低头说道:“圣上,六皇子忤逆犯上,实属我教导无妨,求圣上看在先皇的份上网开一面,饶了他这一次。”
李晋眯起眼睛看着宣妃,论水平,她这当娘的可比这个儿子厉害得多了。
“朕已经网开一面了,否则就他刚才对朕所说的话,有一百个头都不够砍的,你还要为他求情么?”
宣妃深深俯身下拜,泣声说道:“请圣上开恩。”
“朕意已决,无需多言。”
李晋冷漠的拒绝让宣妃脸色惨白。
而刚被李晋要求改名的李韬略更是如遭雷劈。
他浑身颤抖着,怎么都想不到李晋居然如此狠辣,自己会落到这样的下场。
“母,母妃,你不是说新皇会顾忌天下万民之口,还有朝堂上臣子的压力,不会对我怎么样吗?
可是他,他把我贬为庶人了,我要怎么办啊?”
惊慌之下,李韬略拉着宣妃大喊道。
宣妃本就发白的脸色此刻更是惊慌,抬起头见到的正是李晋那早已经洞悉一切,似笑非笑的眼神。
“逆子,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!”
宣妃一把甩开了李韬略,咬牙道:“你自己冲撞了圣上,落得如此下场也是应该...你走吧。”
李韬略感觉自己好像被全世界抛弃了,整个人瘫软在地,无助又绝望。
谨保太监招招手,两名侍卫过来,一左一右架起了李韬略,拖着他离开。
“宣妃娘娘,随朕一起祭奠父皇吧。”
李晋淡淡地说了一句,当先朝着养天阁内走去。
先皇遗体自然有一套标准的安放流程,按照大秦祖制,先皇驾崩之后,遗体会尽快起灵前往皇陵下葬,而那时候,先皇所喜爱的嫔妃、宫女,都有可能被下旨陪葬。
这个陪葬的名额,就捏在李晋的手里。
可以说在后宫,除了皇后之外,李晋要谁死,谁就要死,而且是名正言顺的为先皇陪葬,谁都说不出个不字来。
跪在先皇灵柩前,李晋感受到身后宣妃小心翼翼地跪在自己侧后方,李晋淡淡地说:“宣妃娘娘,不日先皇将下葬皇陵,父皇生前对你颇为喜爱,你是否愿意永伴父皇左右?”
宣妃眼神惊恐,她忙说道:“圣上,六皇子大逆不道,可还有四皇子需要我去教导,以防他走上六皇子的老路,请圣上再给我几年时间,将四皇子教导好。”
李晋没吭声。
灵堂内,沉默而压抑。
宣妃感觉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了。
半月前,自己前面的男人虽然贵为太子,可却是个十足的懦夫,没有主见唯唯诺诺,没有人认为他最终能穿上这身龙袍。
可如今才披上龙袍,他却完全变了一个样子。
如今他的威势,竟丝毫不比先皇鼎盛时期来的弱。
宣妃有些后悔,这样的新皇,自己的儿子能对付得了吗?
可若是不对付,自己两个哥哥已经筹谋多年,箭在弦上不得不发...
“也罢,已经有个李韬略终身为父皇守灵,那么宣妃娘娘你也的确可以晚一些去陪父皇。”
李晋的话,让宣妃深深地松了一口气。
“谢陛下,我定当好好教导四皇子,让他深记皇上隆恩,不敢造次。”
“宣妃娘娘这么想,朕的两位大将军也是这么想的吗?
朵颜九卫...也是这样想的么?”
宣妃如遭雷击,浑身紧绷,大气都不敢喘,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回话。
“我...我愿意做任何事情来证明,我和四皇子还有我的两位哥哥,对圣上忠心耿耿,绝无二心!”
李晋没再说话。
宣妃也不敢开口。
一直这么沉默地跪了一个多时辰,李晋才起身说:“回吧。”
等李晋走了,宣妃这才揉着酸软的双腿勉强起身,在宫女的搀扶下回宫。
回到武英殿,李晋便接到胡谦的求见请求。
“吾皇万岁。”
胡谦进门之后就跪倒大拜。
“平身吧。”
李晋问道:“何事上奏?”
胡谦小心翼翼地说:“圣上,如今先皇驾崩,虽举国同悲但祖宗家法不可乱,先皇后宫嫔妃的册封、太子妃、太子嫔等一应册封,都不能拖延了圣上。”
李晋觉得胡谦说的有道理,便道:“朕心中有数,明日早朝,你便提出来吧,然孝仁皇后册封一事暂缓,朕另有考量。”
胡谦虽有疑惑,但也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,他立刻领旨谢恩。
“圣上,还有一事,臣得知...首辅董疏机、东阁大学士周亥、建极殿大学士严必武、工部尚书吴存希、户部尚书赵丕、左都察院院史夏元吉等六人同时感染风寒,举假在休。”
李晋冷笑一声,说道:“朕的首辅好大的本事,一个风寒竟然让半个内阁,大半个六部朝廷都被感染了。”
胡谦硬着头皮说:“不但各部尚书,还有包括通政使司、大理寺、翰林院在内的各部侍郎、员外郎等共计三十七人,全部告假。”
“你去将这些告假的人名单全部抄录下来,朕有用,明日早朝,照常上朝,咱的首辅既然想要联合大半个朝廷的力量对抗朕,朕就让天下人知道,大秦的江山,少了谁都一样,朕在,谁都别想动摇国本。”
胡谦跪地,深深埋头道:“微臣遵旨。”
胡谦走后,李晋叫来了谨保。
“传旨吏部尚书苏正康殿外候旨。”
苏正康,本是太子太傅,也就是李晋身为太子时期的老师,后来女儿苏晚秋嫁给李晋做太子妃,先皇便让苏正康当了权高位重的吏部尚书,这也算是先皇留给李晋唯一的政治资源。
如今李晋和董疏机的政治冲突白热化,李晋可用的人几乎没有,苏正康这个多年保持中立在朝堂上几乎没有声音的吏部尚书,是他手中重要的牌。
片刻后,苏正康迈步入内,跪下山呼道:“臣,苏正康,奉旨面圣,吾皇万岁。”
“朕打算册封太子妃为皇后,封号懿仁,你意如何?”
最新评论